解决方案

色差仪CIE标准色度观察者角度2°/10°怎么理解?

发布日期:2023-11-08 浏览次数:377

我们在购买色差仪产品时,往往会对色差仪的技术参数进行查看,其中就包括观察者角度2°/10°这个技术参数。鉴于许多的购买者或用于对于这个参数不是很了解,本文对色差仪色度观察者角度2°/10做了介绍,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!

色差仪10°观察者角度

由于观察者的视觉系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,所以即便对于相同的光刺激,观察者间的颜色感知也可能稍有不同。鉴于此,准确表征颜色应该需要依据各个观察者的视觉特性单独进行。显然,这将给实际颜色的交流和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。为此,众多学者对人眼视觉系统的光谱响应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,以便确定一套能够代表观察者平均视觉特性的数据,其通常被称为颜色匹配函数或者标准色度观察者。

莱特采用650nm的红、530nm的绿和460nm的蓝这三种单色光进行了光谱色匹配实验,测量了10名观察者的的颜色匹配函数。而吉尔德将630nm的红、542nm的绿和460nm的蓝作为三原色光来匹配具有相同能量的光谱色,获得了7名观察者的颜色匹配函数。CIE综合莱特和吉尔德的实验结果,选用700nm的红、546.1nm的绿和435.8nm的蓝作为三原色[R][G][B],并于1931年推荐了CIE1931 RGB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(颜色匹配函数),分别记为R(λ)、G(λ)、B(λ)。那么,任意光刺激便可将其光谱分布函数分别与r(λ)、g(λ)、b(λ)相乘并按波长积分获得该刺激的三刺激值R、G、B,三刺激值代表了匹配这一光刺激颜色所需的三原色数量。

然而,r(λ)在部分波长区域存在负值,造成计算出的三刺激值有时也会出现负值,这给许多色度计算带来很大的困难,尤其是在当时没有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更为如此。因此,为消除颜色匹配函数中的负值,CIE于1931年选用一组假想的三原色[X]、[Y]、[Z]来替代原来的三原色[R]、[G]、[B],推荐了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(也称为CIE 2°标准色度观察者),分别记为x(λ)、y(λ)、z(λ),且规定y(λ)与明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(λ)相同。

由于莱特和吉尔德的实验数据均在2°视场的观察条件下获得,所以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仅适用于1°~4°观察视场范围。为了满足更大视场颜色测量的需求,CIE又基于色度研究者在10°视场观察条件下的两组颜色匹配实验数据,推荐了CIE1964标准色度观察者(也称为CIE10°标准色度观察者),分别记为x10(λ)、y10(λ)、z10(λ),且y10(λ)与10°视场明视觉的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10(λ)相同。

CIE1931和CIE1964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如下图所示,可见两者整体的形状十分接近,但CIE1964标准色度观察者在多数波长处的值略高于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对应的值,尤其是短波区域,这说明视网膜上中央凹以外的区域对短波光谱具有更高的灵敏度。

1931和1964光谱三刺激值匹配函数
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
联系电话
+400-888-5135
返回顶部